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。杨永修毕业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数控技术专业。高考时本来达到本科线的杨永修从选择长汽高专的那一刻起,就为自己人生做出一个务实的定位:脚踏实地学知识学技能,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。在校期间,他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,连续4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。不满足于此,杨永修心中还有更高的目标,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,并在2010年获得了长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,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。
2010年,圆满完成学业的杨永修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工作,新鲜感过后,摆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便露出“新容”:新系统语言、新操作技术、新编程软件……一切都要从头学起。
杨永修知道“万事开头难”,但是从不怕苦、从不服输的性格让他不断地给自己打气:不会就学,不懂就问。那时的杨永修,白天边看师傅操作,边拿着大笔记本抄写代码,晚上给自己“吃小灶”加练,常常到深夜。每到周末,他就泡在图书馆里,查阅书籍、记诵操作步骤。为了随时查缺补漏,杨永修坚持写实训总结报告,把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,请教师傅、逐个解决。潜心钻研为杨永修搭起成长的阶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仅仅两年的时间,脱颖而出的杨永修就荣膺“一汽集团技术能手”称号,这在一汽历史上也不常见。
啃下数控操作奠定了好的开端,突破创新研发的技术瓶颈成为新的“拦路虎”。各式刀具是数控铣床的核心“武器”,当时国外合作方只提供刀具,但未告知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参数,精密加工车间也不让参观学习。杨永修沉下心来研究,每天对着图纸琢磨到半夜,埋在一堆代码中反复修改尝试。有时枪钻使用不慎,合金头会断在油道孔内部,导致发动机报废,杨永修不气馁,仔细查找症结,一点一点地从失败中总结出每款刀具对应的精密参数。如今,车间里一排排“神兵利器”早已被杨永修“驯服”,他自信地说:“数控加工这块,我们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。”
他锐意进取,不断钻研学习,坚持做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工人,目前他已具备多款CAM软件编程能力,熟练掌握西门子、海德汉、发那科三大数控系统编程方法,具备操作多台数控设备的技能。工作中承担红旗自主研发的发动机、变速器及整车底盘等汽车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工作。
杨永修近几年曾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大红旗V8、V6、4GB、4GC发动机及6MT、DCT350变速箱、V501减速器壳、HS5副车架、HS7转向节等30多项国家级、集团级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。入职后跟着数控班组团队一起学习和钻研,和团队共同出色完成匹配大红旗检阅车的国内首款自主研发V12发动机的试制加工任务,加工水平达到国际领先,结束了多缸发动机核心部件需由国外加工的历史,填补国内V型发动机制造空白,使大红旗检阅车真正拥有了中国“心”。
针对近几年爆款HS5车型,其底盘副车架零部件中精度等级高、技巧性大、使用性强等量产前存在的问题,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背景下,杨永修作为一汽集团数控操作技能大师,多次前往红旗产品量产供应商处对复产进行技术指导,以他娴熟的操作技能、丰富的生产经验、精准的问题判断,解决30多项技术难题,使加工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20%以上,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疫情带来的影响。
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体会,杨永修给出了这样的答案:始终保持上进心,后续的人生才有更多路可选;坚守责任心,路才能越走越宽;葆有一颗恒心,坚持才能成功。